- 二戰時期,根據中美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一批批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先後被送到美國,參加培訓。大部分學員學成歸國,投身於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許多人為此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還有一部分學員則在培訓期間逝於飛行事故。由於戰亂和中國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他們的家人大多未能得知他們死難的具體情形,更不瞭解葬在何處。而這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年輕人,如同被遺忘的孤兒,七十年來遠離祖國與親人,在異國他鄉,一抔黃土,掩埋了他們殺敵報國的雄心。
- 本書作者李安的二叔李嘉禾便是如此。1941年投筆從戎時,他是西南聯大物理系三年級學生,次年秋赴美,一去未歸。六十年後,李安家人終於在德州埃爾帕索(El Paso, TX)布利斯堡國家軍人公墓找到了他。去墓地祭拜二叔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在李嘉禾墓周圍,還有不少同樣鐫刻著"Chinese Air Force"的墓碑,這些都是與她二叔一樣,被時代風塵掩埋的民國空軍。
- 李安面對墓群立下誓言:你們都是我的二叔,我一定要幫你們找到親人!
- 從2018年初開始,三十年來只關心高科技項目進展的"矽谷人",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和使命感走進了史料堆,邁上了尋找抗戰飛行員家屬、研究和記錄抗戰空軍赴美培訓史的歷程......
- 海內外志願者和空史專家從四面八方伸出援手,民國空軍赴美系列歷史資料和照片逐漸從封存已久的檔案櫃、歷史文獻資料網站、博物館搜尋出來,還有一些來自個人收藏。一系列珍貴史料,成為尋親認親的重要線索和依據。在愛心志願者、電視台、報社等媒體,以及"龍越基金會"的幫助下,李安已經為三十三位赴美殉職空軍找到了親人。在這個過程中,她將民國空軍赴美培訓的歷史,從高層決策到具體執行,從後勤運輸到培訓課程、生活安排等等,系統地挖掘整理出來,於是有了這本"尋找塵封的記憶"。
- 壯志未酬的年輕飛行員們,可以安息了。
作者介绍
- 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大學生,曾經任職於上海社科院經濟、社會、法律咨詢中心,參與上海浦東開发相關政策及上海市宏觀經濟发展政策研究。
- 九十年代初留學加拿大,長期從事城市交通和企業管理系統研发工作,後移居美國,到加州矽谷高科技公司擔任項目研发管理。
- 2003年起,陸續在海外中文報刊,雜志及網站发表文章,內容涉及新老留學生,移民生活,社會現象及旅遊風光。
- 現為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終身會員。 目前正以作者和歷史研究者的雙重身份繼續從事抗戰歷史研究。
Recommendations
我要感謝李安為了完成這本書傾注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以此向她的叔叔和其他在二戰中奔赴前線卻又被遺忘了的許多年輕人致敬。這些勇敢的年輕人是我們的父親,叔叔,兄弟和祖父。這些英雄中有許多人未能在殘酷的戰爭中倖存下來,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李安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將來自世界各地的空軍後代們聯繫在一起,她的作品會在今後獲得珍視。 ——空校15期第五批赴美空軍學員朱傑之子、加利福尼亞州議員(第25區)朱感生
為尋找叔叔和其他在美國殉職的飛行培訓班隊友們,作者通過一系列詳盡的研究,以感人的筆觸記述了中國空軍為保家衛國而獻身的歷程,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中國空軍戰士們與美國飛行員共同訓練,為打敗共同的敵人在中國領空比翼齊飛,一起戰鬥,與我們的父輩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相互信任將繼續促進今天的中美關係健康發展。
——美國第14航空隊,74戰鬥機中隊上尉飛行員詹姆斯·布萊恩特(James E. Bryant)之子,小詹姆斯·布萊恩特(James E. Bryant)